专注于撰写历史真相,通过事实考证及收集的历史文献与影像,与您一起探寻历史岁月,感受历史事件的沉淀与魅力。
—— 《 吾思忆 • WuSiYi 》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Is It True That 16 Court Ladies Strangled Emperor Jiajing To Death With A Rope?

2023-03-04 07:15


明朝的宫女为什么要勒死嘉靖皇帝?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我相信有不少的历史爱好者,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:

壬寅宫变

这件事发生在1542年,当年是壬寅年,所以叫壬寅宫变。

“壬寅宫变”说的是,明朝的嘉靖皇帝,被十六名宫女,用绳索勒住脖子,要谋杀他,然而不料绳子打了死结,没把嘉靖皇帝勒死,结果这十六名宫女,都被凌迟处死了。

请问,这件事,是不是真的?

如果是真的,那么,请问这些宫女们,为什么要勒死嘉靖皇帝?

首先我明确告诉大家:

这件事是真的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嘉靖皇帝

事情大概的经过,是这样的:

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晚上,嘉靖皇帝在曹端妃的寝宫里睡觉。

到了次日凌晨时分,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,趁着曹端妃离开的一会儿,带着绳索,偷偷地摸进了曹端妃的寝宫。

说时迟,那时快,十六个宫女一拥而上,按住睡梦中的嘉靖皇帝,你抓腿,我握手,她扶脑袋,她套绳子,她拉绳……

十六名宫女挤在一块,忙得不可开交。

她们要勒死嘉靖皇帝

不料,这群宫女毕竟没有杀人的经验,在紧张和慌乱之中,绳子打了死结。

怎么拉,都拉不紧。

嘉靖皇帝的身体被十几个女人按住,他动弹不得,这个时候,他已经被勒醒了,脖子和脸涨得通红,但是,由于被勒的缘故,他说不出话来,也喊不出声音。

很快,嘉靖皇帝就被勒晕了。

可是,没勒死。

为什么没勒死呢?

因为绳子打死结了。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描写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的影视剧剧照

这个时候,十六名宫女当中,有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,名叫张金莲,因为心里害怕,而跑了出去,向马皇后报信去了。

马皇后带人火速赶来。

结果,所有人都落了网。

马皇后叫人解开绳索,把嘉靖皇帝救了。

谋杀皇帝,那还得了,结局毫无疑问:

十六名宫女全部凌迟处死

这件事的经过,大概就是这样的。

然而,我们不禁要问:

这十六名宫女,为什么要冒着凌迟“剐千刀”的风险,去谋杀嘉靖皇帝呢?

答案是:

不知道

这时读者你会说了,你这不是耍流氓嘛。

说半天,你都不知道为什么,还写什么文章?!

别急,听我慢慢说。

我们先回到事发现场。

当时,这个胆子小的宫女张金莲,因为害怕,而去通报马皇后,马皇后马上过来,叫人把这些宫女,统统都抓了,而且把嘉靖皇帝给救了出来。

嘉靖皇帝差一点点被勒死,他被马皇后救出来之后,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,可是,很有可能是因为被勒、导致大脑缺氧的缘故,嘉靖皇帝一直处于昏迷状态。

逮住十六名宫女之后,大明帝国的刑部,开始对十六名宫女,进行了严刑拷打,审问她们,是谁指使她们干的。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可惜的是,明朝刑部并没有留下足够的资料,只有一些残缺不全的碎片信息,传之于世。

在刑部留下的碎片信息中,宫女们留下了这么一句口供:

“咱们下了手罢!

强如死在手里!”
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

这句话是说,事发之前,宫女们商量,决定要动手杀嘉靖皇帝,因为她们认为,如果她们不杀嘉靖皇帝,那么嘉靖皇帝,就会杀她们。

这条审讯材料,透露出了一条重大信息:

原来,这些宫女在伺候嘉靖皇帝的日常工作中,应该是做错了某一件事,或者是某一件事没做好,或者是某件事出了差错,宫女们盘算着,现在犯事了,以嘉靖皇帝以往凶狠的行事风格,这次我们大家,都难逃一死了。

于是,以杨金英做代表,去向嘉靖皇帝的一个妃嫔,名叫“王宁嫔”的,求救,求她帮忙,出谋划策。

这个王宁嫔呢,恰好也因为某件事,也是不久前冒犯了嘉靖皇帝,刚刚被嘉靖皇帝叫人打了一顿板子,所以这个时候的王宁嫔,对嘉靖皇帝怀恨在心。

于是,王宁嫔给杨金英,出了这么一个主意:

你们可以一起把皇上勒死

杨金英等人商量很久,觉得,也只能这么办了。

为什么?

因为,不勒死嘉靖皇帝,皇帝就要杀她们。

至少,她们当时是这样认为的。

因为她们以前曾经亲眼看见,别的宫女做错事,被嘉靖皇帝叫人用板子活活打死了。

嘉靖皇帝在宫中,经常是这样的,一发飙起来,非常凶。

曾经死在他手下的宫女,有许多。

是的。

嘉靖皇帝是一个凶狠的人。

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

不到走投无路的一天,谋杀皇帝这种事,是做不出来的。

既然做出来了,那就肯定是走投无路了。

存在就是合理

于是,就发生了上述的“十六宫女勒杀皇帝”的一幕。

那么,这十六名宫女,到底是犯了什么罪,觉得自己非死不可,因此决定铤而走险、谋杀皇帝的呢?

答案是:

大明刑部没有保留相关资料

为什么没有保留呢?

很有可能因为这些口供,对皇帝不利。

保留这些口供,有利于为宫女开脱,同时也不利于皇帝的形象,刑部也担心,会触怒皇帝。

所以,刑部把这些资料,销毁了,或者故意没有记录下来。

政治案件的审讯,都是这样。

你懂的。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总之,以宫女留下来的残缺口供来看,这十六名宫女,应该是在工作中,犯了某一件事,做错了某一件事,她们觉得自己必死无疑,走投无路之下,才出此下策,打算勒死嘉靖皇帝。

而至于她们到底是犯了什么事,很遗憾,历史档案,并没有详尽可信的记录。

有的历史资料说,嘉靖皇帝命令宫女们喝露水,并且抽取宫女们的经血炼丹,宫女们“不堪忍受”,所以决定动手杀皇帝。

我认为,这个说法不但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,而且本身的逻辑,也有很大的问题:

喝露水和今天喝“农夫山泉”一样,谈不上什么虐待,而提供经血给皇帝,也谈不上什么难以忍受的痛苦(反正经血也是要扔掉),所以,我看这个解释,不靠谱。

还有人说,“嘉靖皇帝逼迫宫女喝露水,不准吃饭”,我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文青语言了。太扯了。不准人吃饭,只喝露水,人几天就饿死了,人都饿死了,哪来的经血提供给嘉靖皇帝炼丹呢?

这个说法,是完全不合理的。除非嘉靖皇帝是个疯子。

关于这批宫女到底做错了什么事,惶恐不已,并最终决定谋杀皇帝呢?对于这一点,《万历野获编》、《明史》、《明实录》等相关历史资料,要么语焉不详,要么互相矛盾。

不过,有明代资料认为,事情其实是这样的:

原来,嘉靖皇帝信奉道教,是一个很迷信的皇帝,当时,大臣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,给皇帝送了一只“五色神龟”,说是一只“千年神龟”,与之为伴,可保皇上万寿无疆,云云。

嘉靖皇帝很高兴,于是,就把这只神龟,交给杨金英等宫女们来喂养。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然后,就出事了。

什么事呢?

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,不慎把这只“神龟”给“养死”了。

当然了,事实上也许这只乌龟是病死了,或者是自然老死了,可是不管怎么样,这只“神龟”,是死在这群宫女的手上。

于是,宫女们害怕皇帝判自己死罪,所以才决定,谋杀皇帝。

这个说法,显然逻辑就合理很多。

然而,尽管这个解释合理,但毕竟不是出自刑部口供,也没有其他确凿的史料佐证,所以,即使这个解释听起来合理,我们也应该存疑。

杨金英等宫女到底犯了什么事,以至于惶恐不已,虽然历史资料互相矛盾、语焉不详,但是,我们可以基本肯定的是:

她们确实是犯了事

否则,她们在刑部受审的时候,是说不出“我们不杀皇上,皇上就要杀我们”这种话的。

这个逻辑一推。非常清楚。

不管是把龟养死了还是因为别的,总之,宫女们应该确实是做错了某一件事,担心皇帝怪罪下来,会被活活打死,迫于无奈,所以宫女们决定铤而走险,先发制人,把皇帝勒死。

从现在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史料看来,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杨金英供出王宁嫔这个主谋之后,王宁嫔则将平素不睦的曹端妃,也诬陷为同谋,导致曹端妃冤枉被杀。

死也要拉个仇人垫背。这就是当时的宫斗生态。

刑部草草审完之后,判决很快就下来了:

将十六位宫女,连同王宁嫔,曹端妃,一共十八个女人,一字排开,在北京西四牌楼,凌迟处死。

千刀万剐

这十六名宫女的名字是:

杨金英、杨莲香、苏川药、姚淑翠、邢翠莲、刘妙莲、关梅香、黄秀莲、黄玉莲、尹翠香、王槐香、张金莲、徐秋花、张春景、邓金香、陈菊花。

这些名字看起来,浓浓一股“翠花上酸菜”的乡土味。

不过,这些女孩子都是可怜人,死的很惨,我们还是要同情她们。我们大家还是不要拿她们开玩笑了。愿死者安息。

此外值得一提的是,关于曹端妃是否冤枉,这一点史学家有争议,因为当时刑部的审讯结果说曹端妃“知情不报”,所以一并凌迟处死,这个话题今天在这里,我们暂时不深入探讨。

16名宫女用绳子勒死嘉靖皇帝,是真的吗?

那么,十六名宫女谋杀嘉靖皇帝,这个历史故事,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?

首先第一,任何一个体制下的过失和惩罚,都应该相当,统治者不能太暴戾,要推行仁政。按嘉靖皇帝以往的记录,宫女做错一点事,当皇帝的动不动就打板子,打死人,这样就会造成人心惶惶,逼迫下人铤而走险,其实对统治者不利。

其次第二,位高权重的人,还是需要加强个人保卫,因为你根本不知道,自己在哪些地方得罪了人,你也永远不会知道哪个人会突然冒出来要刺杀你。

再者第三,任何计划的实施,都要准备充分,勒死皇帝这种事,你都没有演练好,那么在做的时候,你就难免会出错。任何重大项目,都要演练,要排练,实际上场了才能不失手。

好了。

这就是我们明朝的历史上,宫女谋杀皇帝的奇葩往事的基本经过,而至于宫女做错了什么事令她们如此惶恐,走到要谋杀皇帝的这个地步,因为这个细节有助于为宫女们开脱,所以刑部没有把这个细节记录下来,其实大家想想,这也是合理的。

亲爱的读者,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,对你有什么启发呢(更正:全文“马皇后”均应为“方皇后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