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撰写历史真相,通过事实考证及收集的历史文献与影像,与您一起探寻历史岁月,感受历史事件的沉淀与魅力。
—— 《 吾思忆 • WuSiYi 》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These Historical Mysteries Are Finally Enlightened Today

2023-02-25 11:41

我们中国人是农耕民族。

历史上的中国农民,最怕水灾、旱灾、蝗灾

拿蝗灾来说:

蝗灾这玩意儿,在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噩梦,一旦爆发蝗灾,蝗虫铺天盖地,不到一天的时间,就能把一整片庄稼吃个精光,然后又扑向下一片庄稼,实在是恐怖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明史记载,从崇祯元年(1628年)开始,中国北方就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,其

中陕西汉中地方志《汉南续修郡志》记载:

“崇祯元年,全陕天赤如血。五年大饥,六年大水,七年秋蝗、大饥,八年九月,乡旱,略阳水涝,民舍全没。九年旱蝗,十年秋禾全无,十一年夏飞蝗蔽天...... 十三年大旱...... 十四年旱”

当年大明帝国的末代皇帝崇祯,就是这么背,刚登基,就遇到了大型自然灾害,可怜的崇祯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六年里,一直跟天灾作斗争,最后认输,在煤山上吊,了结此生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不单单是明朝,翻开我们中国的史书,“蝗灾”二字,可以说处处可见,无论哪个朝代,都充满了蝗灾,哪怕号称强盛的大唐帝国,也是蝗灾频发,各地官吏,在治理蝗灾的田野间,疲于奔命,苦不堪言。

可是,许多爱好历史的朋友都有这个疑问:在中国历史上频频爆发的蝗灾,为什么在现代的中国,基本上消失了呢?

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,基本上不会爆发蝗灾了呢?

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。

但是,这个问题的答案,非常简单:

因为科技

是的。是现代科技,消灭了蝗灾。

是现代科技,拯救了中国农民。

事情是这样的:

蝗灾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:蝗灾基本上都是发生在旱灾之后。通常旱灾时间长了,持续的干旱,使草地变少,蝗虫的生存空间变小,当蝗虫的生存密度到达临界点时,蝗虫的血清素就会引发蝗虫群聚,蝗虫的颜色由独居的绿色,转变为群居的褐色,并且开始集体群飞,寻找庄稼聚餐,于是形成蝗灾。

所以,我们古代的中国人,有这样的说法:

“旱极而蝗”

“久旱必有蝗”

可见,我们的先人早就总结出来:蝗灾基本上都是由旱灾引起的。也就是说:

只要控制了旱灾

基本上也就预防了蝗灾

可是,怎么控制旱灾呢?古人没有办法。

但是,现代人有办法。

借助科技的力量,我们今天有很多办法对付旱灾,例如:兴修水利、人工降雨、喷灌、滴灌、地下灌……等,多种手段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其中,人工降雨是今天最常用的对付旱灾的手法之一。

换句话说,我们依靠今天的科技,基本上控制了旱灾,我们已经做到了基本上不怕旱灾了。

旱灾控制住了,那么,蝗灾自然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。

这就是为什么,今天在中国,已经基本上没有蝗灾了。

其实,即使爆发蝗灾,我们也不怕,因为,我们现在有一个兜底的办法,那就是:

飞机洒农药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是的,在今天的中国,即使爆发蝗灾,我们也可以用飞机(或者无人机)喷洒农药的办法,在一天之内,把蝗灾解决了。

是不是很酷?

例如,2014年,河南省荥阳市发生蝗灾,接到灾情报告之后,当地政府立马出动飞机,喷洒农药,每次携带300公斤药剂,800亩地,飞机喷了13次,很快,就把荥阳那次的蝗灾控制住了、消灭了,但是同样的事情要发生在明朝,那么地方官就解决不了,蝗虫吃完了庄稼,农民断粮,那就只有起义了。

明朝末年的陕西,在史料里,有六个字,字字是血:

“陕旱蝗,人相食”

意思是说,明朝末年,陕西爆发持续干旱,旱灾触发了蝗灾,陕西的庄稼常年歉收,人饿到人吃人的地步,把老实巴交的农民,逼上了造反的道路,那时有个人振臂一吼,一呼百应,那个人就是李自成。而整个华北的天灾,又使明朝财政陷入困难,朝廷没钱打仗,所以难以避免地,走上了灭亡之路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02

我们大家都知道“汉奸”这两个字。

可是,汉奸这两个字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?

答案是:早就有了。

例如,元代著作《周易衍义》卷六云:

“李固欲去汉奸而反遭羣小之毒吝也,然志在去奸,于义何咎?葛亮欲殄汉贼而反遭街亭之毒吝也,然志在殄贼,于义何咎?”

不过,当时的“汉奸”一词,指的是“汉朝的奸臣”。不是今天“卖国贼”、“叛国者”的意思。

在康熙年间,有个贵州巡抚,名叫田雯,他写了一篇《古欢堂集.黔书》,用了“汉奸”二字:

“苗盗之患,起于汉奸。或为之发纵指示于中,或为之补救弥缝于外,党援既植,心胆斯张,跋扈飞扬而不可复制”

田雯的意思是说:当时苗族土司飞扬跋扈,都是汉族的手下在怂恿。

田雯笔下的“汉奸”,指的是“汉族奸贼”,也不是“卖国贼”、“叛国者”的意思。

“汉奸”一词真正被皇帝采用,是从雍正皇帝开始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事情是这样的:

大清雍正年间,当时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,还是由土司管治,雍正想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权力,从土司手中夺走,改为由朝廷派出官员、轮流管理少数民族地区,这个政策,叫做“改土归流”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那么,雍正在推行这个政策的过程

中发现:和土司打交道的时候,土司有一些汉族的智囊,总是帮助土司出谋划策、对抗中央,经常令中央很为难,很尴尬,很棘手,焦头烂额。

雍正很生气,于是在雍正二年(1724),雍正说了这样的话:

“土司之敢于恣肆者,大率皆汉奸主文指使。或缘事犯法,避罪藏身;或积恶生奸,依势横行。此辈粗知文义,为之主文办事,助虐逞强,无所不至,诚可痛恨”

雍正的意思是说:

“这些西南边陲的土司,之所以敢胡作非为,敢对抗朝廷,都是因为汉人中的奸贼在作祟,这些汉族的坏人,有的是犯了法,为了躲避治罪,藏在土司那里,有的虽然不是逃犯,但平时人品就坏,时间长了,越来越狡猾,他们依仗土司的权力,横行霸道。这类汉族的坏人,读过一点书,认识几个字,经常为土司撰写文稿,办理各种事务,出谋划策,为虎作伥,无所不用其极,我真是恨死他们了!”

从字里行间里看出,雍正对当年这些“汉奸”,是真的很生气。

雍正的这段话,收录在清代史料《清世宗实录》里。

从那开始,“汉奸”一词,就流行起来了,变成大清朝廷、官场的常用词。

我们也可见,“汉奸”一词在雍正这里的原始含义,并不是“卖国贼”的意思,而是“汉人里面对抗满清朝廷的坏人”的意思。

那么,“汉奸”一词真正变成“卖国贼”、“叛国者”的意思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

答案是:第一次鸦片战争

是的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,林则徐率队在广东查办鸦片,发现许多广东人和英国的鸦片贩子混在一起、为英国人服务,林则徐很生气,在给朝廷的奏章中,林则徐多次提到广东“汉奸”助纣为虐的事情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从那个时候开始,“汉奸”一词,才真正成为“卖国贼”、“叛国者”的意思。

历史,就是这样有趣。

03

自然界有一个现象,非常有趣:人类有爱情,但,动物没有爱情。

须知:爱情是非理性的,爱情这种能力,不需要智力配合。

那么,既然不需要智力配合,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爱情,而动物界却没有爱情呢?

这个问题的答案,简单而又赤裸:

因为动物有发情期

而人类则没有

这个地球上的动物,是普遍存在发情期的。举个例子说,狐狸的发情期,大概是每年的3月至4月,是典型的春天发情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在发情期,狐狸们疯狂交配,来者不拒,醉生梦死。

可是,发情期一过,狐狸们就迅速四散,翻脸不认“狐”了。

曾经有过鱼水之欢的男狐女狐,陌如路“狐”,互相不再理睬。

为什么?因为,发情期一过,它们都对异性,丧失了所有的兴趣。

所以,动物之间,根本不能产生爱情。

动物不能产生爱情的根本原因在于:

雌雄动物之间

情欲受发情期支配

不存在恒常的彼此需求

所以,动物没有爱情。

但是,人类不同。

人类不存在发情期。

一年365天,只要碰到喜欢的异性,人类在理论上,天天都可以交配(女性经期除外)。

人类的男女之间

存在恒常的彼此需求

所以,人类的男女之间,关系持续的时间比动物要长很多。

所以,人类有爱情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04

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,被广大的历史爱好者忽略了,这个问题就是:

清代的时候,我们中国人没有火柴,那么试问:当时的中国人,是怎样生火的呢?

这个问题,是不是很有趣?

今天,告诉大家答案。

答案是这样的:

火柴,是西洋人发明的,火柴在清末时期,才传入的中国,而在火柴传入大清之前,中国人普遍用火镰取火。

对的。答案就是:

火镰

所谓火镰,就是一块铁片,用来击打火石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火镰不能单独生火:

需要和火石、火绒配套使用

火镰+火石+火绒

具体操作,是这样的:

清代人民用火镰击打火石的时候,手心里,必须预先备着火绒,击打产生火花,火花将火绒点着,点着之后,将火绒小心翼翼地,捧到早已准备好的柴草下面,火,就生起来了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火镰生火动图:古人就是这样生火的

说起来容易,但操作起来,也是需要练习的。

当时中国人靠火镰取火,不但麻烦,而且非常讲究技巧。

清代的孩子在孩提时代,一般都要学习使用火镰生火,有的孩子笨的,要学一整天。

那么,读到这里,你会问了:火绒的火,会不会把双手的皮肤灼伤?

答案是:有时候会。看你技巧好不好。技巧差的,着了火的火绒往往会把双手的皮肤灼伤。

不过,好在清代以前中国的劳动人民,和现在不一样,当时他们的手真的是“劳动人民的双手”,因为经常干活的缘故,皮肤厚厚的,许多人的手指甚至手部都有茧,所以那个时候的人,对痛苦的承受力,比现在的人要强很多。

是的,在清末以前很长的时间里,中国人主要是依靠火镰生火的。

清末以前的中国人,不会制造火柴,而至于打火机什么的,那就更不用提了。

直到清末,洋火(火柴)传入中国。火柴非常便利,秒杀了火镰。

这些历史的奥秘,今天终于顿悟了

老百姓的眼睛总是雪亮的,好东西自然会流行,所以火柴很快就在中国流行起来了,而火镰也很快被淘汰了。

由于火镰被淘汰得太快了,所以隔了几代人之后,现在我们之中知道曾经有“火镰”这东西的人,已经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