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南京大屠杀,是侵华日军在1937年底至1938年初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。是“滔天罪行”,这个性质的认定,有没有疑问?
答:没有疑问。
问:那么,我们聊聊这件事具体发生的情况?
答:好。今天我们作为历史爱好者,回顾一下当时这个历史事件,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的。
要将南京大屠杀的来龙去脉讲清楚,就必须从大屠杀事件5个月之前的“七七事变”说起。1937年7月7日,在北平郊区的卢沟桥,爆发了驻华北日军寻衅的事件,史称“卢沟桥事变”,又称“七七事变”。
问:七七事变是如何演化成全面战争的?
答:依据最近解密的蒋介石日记,简单地说,“七七事变”爆发之后,蒋介石并不知道日本想要干什么,他感到很困惑,派中央军北上增援华北。
7月11日日本内阁也下令增兵华北,局势恶化,北平天津沦陷,这个时候,全国官民抗日呼声高涨,再不抗日,恐怕国民政府本身就要瓦解了。
于是,蒋介石决定:发动全面抗战。
问:于是,蒋介石下令攻击驻在上海日本租界的日本海军陆战队。
答:是。决定要打之后,蒋介石密令国军部队、进攻上海的日寇,八一三淞沪战役,正式打响。
也就是说,上海的战事是蒋介石发起的,是国军预定的计划,国民政府就是要在上海打一仗,以吸引国际上的注意、同情和援助。蒋介石是想走“以夷制夷”的路。
问:上海是蒋介石先动的手,日本军政当局就拿这一点来做文章,在日本国内大肆宣传,说要“膺惩暴支”。
答:正是如此。日本宣传当局割断了七七事变和上海战事的逻辑联系,片面地宣传国民党军队对上海日军的攻击,给日本国民灌输了这样的观念:上海的战争是蒋介石发起的。
所以,日本国内喊打的声音很大,都说这个蒋介石的政府“太嚣张”,必须要“狠狠教训”一下。
问:日军出兵上海的原计划是什么?
答:淞沪战役打响之后,日本逐次增兵上海,原定的战斗计划,是在上海以及周边狠狠揍国民党军队一顿、使国民政府屈服、签订城下之盟,当时在日本国内,这个看法叫做“对支一击论”。
所谓“对支一击论”,就是瞧不起国民政府,认为国民政府和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政府一样,只要狠狠揍它一顿,它就会屈服的。
问:为什么日本人不会反省,七七事变是上海战事的原因?
答:这个世界上,没几个人会反省自己的。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。
问:日本的目的是在上海狠狠揍国民党一顿、然后签订城下之盟,那么这个“城下之盟”,指的是什么?
答:日本当年的对华政策,其实主要就是三点:
1、要求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伪“满洲国”;
2、要求华北作为缓冲区,进行特殊化、非军事化,共同防俄;
3、要求国民政府“幡然醒悟”、从此实行亲日政策,不得再有反日、抗日的言行。
问:为何要打南京?
答:日本的史料认为,日军前线官兵打得太苦,日本前线的官佐认为:必须要攻下南京,否则无法“解决中国问题”。
早前在11月7日,参谋本部给上海前线的日军划定了一条“制定线”,不准跨越,东京严禁日军攻打南京。
但是,国民党军队抗战奋勇,前线的日军伤亡很大,这个大大出乎日军的意料,前线的日军官佐向东京本部发出了反对的意见:请废除“制定线”,请批准乘胜追击、攻击南京、一举打垮国民政府、以“解决中国事变”。
问:日本大本营批准了吗?
答:12月1日,日本大本营批准了“攻击南京”的提议。在这里,有一个我们的国民大多不知道的细节,必须要指出来:正因为东京原本并没有攻打南京的计划,所以打南京所需要的粮草辎重,根本就没有准备。
问:也就是说,粮食、医药等辎重部队,没有跟上来?
答:原本就没有准备,所以当时向南京进击的侵华日军,他们的辎重是不够的,只能勉强应付。
问:当时攻击南京的日军,士气是不是很旺盛?
答:很旺盛。当时的日本部队和中国部队不同,日本部队是一支“同乡部队”。
也就是说,侵华日军内部的战友,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村、同一个市的(日本的“市”相当于中国的“镇”)。
有不少的日本兵彼此之间甚至就是从小玩大的乡间小伙伴,这种“同乡部队”有一个特征:战友感情浓厚。
从上海一路打过来,日军伤亡惨重,许多士兵都有小伙伴阵亡的,咬牙切齿,都想攻下南京、大开杀戒,为阵亡的同乡报仇。
问:日军在攻城之前,为什么要给南京城内的国军部队下最后通牒?
答:为了避免日军自己的伤亡。南京的城墙在当时的全中国来说,都算是比较高的,想当年洪秀全选择南京做据点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:南京的城墙很高、比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城墙都高。
城墙很高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易守难攻。所以,日军希望国民党守城部队接受最后通牒,这样日军就可以不战而胜。
问:国军没有接受最后通牒。
答:不可能接受。因为宋希濂的督战队就在城内,谁投降就杀谁,总之,投降是死,抗战也是死,横竖都是死,那还不如战死。
问:日军杀进南京城之后,是不是快断粮了?
答:12月13日,南京城被日军攻破,正如前文所说,由于日军打南京是临时拍脑袋决定的,粮食辎重根本没有准备,所以,日军攻破南京之后,将士基本上已经濒临断粮的边缘。
问:所以日本兵进入南京老百姓家、抢夺粮食?
答:是的。面临断粮的威胁,日军前线指挥官给士兵们下发了“就地征收”的命令,所谓“就地征收”,就是抢劫南京老百姓的粮食。
问:这样,日本兵就和南京的百姓展开了大规模的直接接触。
答:问题就出在这里。一般情况下,部队士兵是见不着百姓的,战时上阵,战后集中在兵营,不能随意到市区去、不能和战地百姓发生大规模的接触。
但是,“就地征收”的命令发出去之后,日本兵就深入到了南京城的每一条小巷、每一个角落,和南京的老百姓,发生了大规模的直接接触。
问:这种大规模的直接接触,间接诱发了强奸事件。
答:正是。在和南京百姓发生大规模直接接触的过程中,日军犯下了强奸妇女的罪行。
从“八一三”到“12.13”,这群日本兵已经整整打了4个月,换句话说,已经有4个月没有碰过女人了,所以,强奸,大规模的、普遍性的强奸暴行。
问:那么,日本兵在强奸南京妇女之后,为什么要将她们杀掉?
答:主要是几个心理。首先是怕宪兵,其次也是仇恨,还有轻蔑等各种心理,但是,怕宪兵是日本兵们最主要的心理之一。
问:宪兵,military police,是专抓官兵违纪的纪律部队。
答:是的。宪兵,就是部队里的警察,宪兵的主要职责不是战斗,而是纠正军纪,比如说士兵强奸战地妇女,这个,宪兵是要管的。
问:所以日本日本兵往往在强奸妇女之后,将妇女杀掉,杀人灭口。
答:说对了。杀人灭口。只要将被蹂躏的妇女杀掉,就不怕她到宪兵队去告状,宪兵队也就没法查了,死无对证了。凡事都有它发生的原因。善行有善行的逻辑。兽行有兽行的逻辑。
问:那么,屠杀战俘呢,这件事又怎么解释?
答:前文已经说过了:日军攻打南京,并非出自于原来的计划,而是临时决定的,所以日军的辎重,没有准备,没有跟上来。日本人的史料记载,当时日军竟然“自认为管理如此多的战俘有技术上的困难”。
因为辎重供应没有跟上,杀入南京之后,说“就连日军自己吃饭都成问题”、“没有多余的资源管理数量如此庞大的战俘”。
问:这些是不是借口?
答:是借口。对于正常国家来说,遇到这种问题,应该想办法解决,换了文明国家的部队,比如说美军,遇到这种问题,他们也许就会想办法解决。
但问题是:日军不是美军,日军是一支野蛮的部队,他们遇到这种技术问题时,当时的办法简单粗暴:杀。
所以,侵华日军对于大屠杀的借口,是不能成立的,只是为了掩饰他们的残暴。
问:据说有国民党残兵躲在暗处,向日军开枪?
答:是的。确有此事。而且事实上几乎在任何时代、任何国家的战场,这种事都会有。所以,这同样也不能成为大屠杀的正当理由。
问:确实有屠杀战俘的命令吗?
答:确实有。除了屠杀战俘之外,还有一个问题:扫荡残兵。
问:当时国军有不少残兵败将,脱下军装、换上便衣,躲进了老百姓家里、躲进了国际安全区。
答:是的。战败的国军将士,躲在城里,为什么不跑呢?我们熟悉南京地理的都知道,往东往南,日占区,而且城门有日军把守,跑不掉。
往北往西,是长江,游不过去,江上的船也早就被唐生智“破釜沉舟”了,也逃不了,所以当时国军的败兵,他们只能躲在城内。
问:日军为什么要“扫荡残兵”?
答:首先在战争时期,城内藏有残兵,有的残兵手中还有武器,这肯定对日军构成威胁,因此,扫荡残兵是战争的题中之义。
其次,日军扫荡南京城的残兵,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:迎接入城式。
问:就是12月17日,日军自己举办的“南京入城式”?
答:是的。南京入城式。这个“入城式”,对躲在南京城内的国军残兵而言,那简直就是一道催命符。
因为12月17日入城式有日本皇族(朝香宫鸠彦)参加,因此,日军必须要在“入城式”举办之前,将南京城内的残兵,全部扫荡干净。
当时的日军官佐是这样想的:因为“入城式”有“首长”参加,而且还有日本皇族参加,因此这个入城式,是很重要的。
不能让首长们看到城内还藏有残兵,更不能让这些残兵跑出来、危害治安、甚至危害首长的安全、危害皇族的安全。
所以呢,必须要扫荡残兵,把他们全部杀掉。当时日军这样想。
问:所以,南京城内的成年男子,凡是有当过兵的嫌疑的,全部搜出来、杀掉?
答:12月13日南京城坡,12月17日南京入城式,这中间只有短短4天的时间,接到“扫荡残兵”命令的日本日本兵,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?日军认为这是一个“很严峻的技术问题”。
国民党部队的残兵败将,换上便衣、藏在民间,如何辨别他是残兵、还是老百姓?日本兵认为很难辨别,所以,他们很残忍地,实施格杀勿论。
问:为什么不能抓起来,逐个审问,核实之后,再杀也不迟?
答:日军的办法是简单粗暴:凡是成年男子,有嫌疑的,一律枪杀。
问:也就是说,不分青红皂白。
答:不分青红皂白。这里面当然也夹杂了复仇的心理因素,在当时日本鬼子的眼中,“中国事变”的战火“是中国人挑起”的,只好杀,杀,杀,否则“无以惩戒”。
我们当然说这是兽行,但当年的鬼子,他还真就是这样想。所以我们说,天下的坏蛋,都认为自己是好人。
问:那么针对老人、小孩的屠杀呢?又如何解释?
答:杀入南京城的日本鬼子受日本政府的片面宣传,认为上海之战是蒋介石挑起的,所以日军有复仇心理。人一旦有了复仇心理,杀人也就不眨眼了。
问:蒋介石他们,为何对南京大屠杀,没有特别的宣传?
答:日军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,就有过旅顺大屠杀的劣迹,当年的日本人说自己“脱亚入欧”,但在我看来,日本鬼子是“脱亚不入欧”,和欧美民族想比,当年日本人仍然属于野蛮人一列。
蒋介石留学日本出身,他很清楚鬼子的特性,日军有屠城的传统,国民政府既然决定和日本开战,就有了焦土抗战的心理准备,战火所到之处,鸡犬不留,这已经是蒋介石预料之中的事情。
所以蒋介石才会有“地不分南北,人不分老幼,皆有守土之责”的说法。南京大屠杀的发生,对于蒋介石而言,并不是什么特别意外的事情。
问: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人数的争议,有没有意义?
答:意义不大。因为南京大屠杀是客观存在的历史,不要说中方的史料,就是利用日本方面的史料,这也是铁板钉钉的事情,杀十万和杀三十万,性质是一样的,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所以,日本某些史学家揪住“300000”这个数字做文章、否定南京大屠杀,这是令人难以认同的。
南京大屠杀是滔天罪行,这个性质是确定的,也是公认的。